2022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 全选
    |
    论文
  • 张琳,单雅雯,祁潇潇,史达
    旅游研究. 2022, 14(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小众景区的探寻也正在成为旅游的流行趋势。文章以游客间互动为着眼点,以小众景区的外籍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刺激反应理论,构建了游客间互动与旅游体验关系的模型。研究发现:小众景区的游客间互动对旅游涉入、亲密关系具有积极影响,旅游涉入和亲密关系在游客间互动对参与感的影响中起积极的中介作用;小众景区的旅游涉入对参与感和满意感均具有积极作用,亲密关系对参与感具有积极作用;小众景区的参与感对满意感具有积极影响,且参与感在旅游涉入和亲密关系对满意感的影响中起积极的中介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明确了小众景区游客间互动对外籍游客旅游体验的内在影响机制,并为我国小众景区的推广提供了相关管理建议。
  • 柯山,金博闻,林斌,颜逸静,潘辉
    旅游研究. 2022, 14(2):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福建省5A级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景区公众号微信传播指数WCI,运用ROSTContentMining词频分析软件,分析福建省5A级景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状况和受众偏好。结果表明:福建省5A级景区微信公众号在运营上存在极端差异;部分公众号推文频率较低且发文时间不固定、无规律,文章形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体影响力偏低。在偏好研究上,受众对旅游目的地、景区信息、景区活动、出游时间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倾向。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福建省5A级景区管理者今后应从重视微信公众号运营水平、增强内容吸引力、增加日常内容互动、丰富营销宣传渠道四个方面落实,逐步提升景区影响力。
  • 罗湘阳,张诗汝,龚 箭
    旅游研究. 2022, 14(2):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公园体制即将正式推广背景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感知映射了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政策实施的现实效应。基于“核心—边缘”视角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文章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处于不同空间位置和旅游发展阶段的三个典型社区,运用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维度,探究试点区内部不同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同一试点区内部不同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处于稳固阶段的核心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最为强烈,处于参与阶段的边缘社区居民的环境影响感知最为强烈,而政策驱动下处于发展阶段的缓冲社区居民的制度影响感知也最为强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三类社区发展模式,文章提出了建议。
  • 杨 州,吴开军,郭莹莹
    旅游研究. 2022, 14(2):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珠三角城市群的九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后裔采集器爬取携程网上相关民宿数据,通过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民宿点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且集聚极其显著;基于核密度分析,珠海、广州、深圳属于民宿分布的主要集聚中心,其中广州属于一级组团,深圳和珠海属于二级组团,中山、佛山和惠州则作为三级组团,呈多中心等级圈层向外扩散;研究发现民宿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禀赋、人口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越好,A级景区越多,客流量就越大,同时常住人口也越多越密集,促使更多的民宿在此集聚;而民宿密度则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成反比。
  • 吕 俭,汪胡铃,车耀伟
    旅游研究. 2022, 14(2): 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旅游资源禀赋、地缘区位等因素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非均衡现象,影响区域旅游合作格局。研究基于变异系数、首位度指数、旅游流质指数、SEQ三维耦合模型分析安徽省2003~2019年的旅游“规模—经济—质量” 格局时空演化,以旅游经济联系度为指标分析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演化迁移路径,利用聚类分析法定量识别安徽省旅游旅游发展层级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规模—经济”呈极化分布特征,合肥处于“极核” 地位,皖北旅游“规模—经济” 水平低。旅游流质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分布格局。安徽省旅游SEQ的极化区域演变过程为三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安庆市)—双极联动(合肥市、黄山市)—单极独强(合肥市)。安徽省旅游发展层级呈现高地—潜力 —追赶—洼地的阶梯状层级特点,各层级之间的旅游发展空间差距在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核心辐射模式、圈层发展模式、链式扩展模式、政策驱动模式的空间协同发展模式。
  • 王蓉蓉,李 婷
    旅游研究. 2022, 14(2):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融合是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所具有的高关联性和强渗透性使其在产业融合中优势突出。文章研究分析了甘肃省旅游资源状况及近20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数据,阐明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从融合类型、融合产品、融合状况等方面梳理了甘肃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甘肃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水平,得出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差异大,产业间、产业内协同作用不明显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引导,融合主体培育、融合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甘肃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 兰晓,赵玉宗,郭永锐,肖建红
    旅游研究. 2022, 14(2): 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昆明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潜在游客对昆明的城市形象感知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并引入目的地熟悉度作为调节变量验证其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一座城市的城市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显著,且均为正向;城市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皆影响游客行为意愿,但影响程度与效果不同,目的地形象的负向效应大于城市形象的正向效应;目的地熟悉度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但在城市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调节效果并不明显;不同类型的熟悉度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