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0
  

  • 全选
    |
    论文
  • 明庆忠, 赵小茜, 史鹏飞
    旅游研究. 2025, 17(1):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地民族村寨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 通过山地旅游活动有机会增强村寨 的 “ 自我造血” 能力, 引导其实现共同富裕。 文章选择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甲子村作为研究案例地, 基于山地旅游发展、 民族村寨建设、 共同富裕3个潜变量 构建山地旅游促进民族村寨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 并运用 SPSS 22.0及Amos 24.0 软件对实地调研收集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探究山地旅游促进民族村 寨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 山地旅游显著促进了民族村寨共同富裕; 民族 村寨建设在山地旅游促进民族村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山地旅游 发展的各个维度对民族村寨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
  • 钟燕红, 马继刚, 李灏
    旅游研究. 2025, 17(1): 1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合理规划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 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文章以 318 国道川藏线沿线六州市为研究区域, 基于POI大数据, 采用最邻近指数、 核密度分析、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对其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318 国道川藏线旅游产业要素呈 “ 扁担状” 结构, 且呈现出 “ 两中心高度集聚, 其他区域呈孤岛状零星分布” 和 “ 沿路 而建、 低海拔集聚” 的分布态势; 旅游产业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关联程度较高, 呈现出显著的联动发展效应, 但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匹配程度低; 影响旅游产业要素分布的关键因素按其解释力大小依次为 GDP、 人口规模、 景点密度、 路网密度、 坡度、 海拔、 年平均气温。
  • 张旭东, 胡西武
    旅游研究. 2025, 17(1): 2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测度旅游碳排放的脱钩状态, 对于西北地区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发展, 如期实现 “双碳” 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 2010—2021年相关面板统计数据, 基于 旅游业能源消费法、 碳汇植被面积系数法、 净碳排放法和 Tapio 脱钩模型法, 测度西北 地区旅游碳排放、 旅游碳承载力、 旅游净碳排放量、 旅游碳排放与旅游收入脱钩关系。 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旅游碳排放总量、 碳承载力和净碳排放量以 2019 年为拐点呈倒V形变化态势; 西北地区人均旅游碳排放整体呈下降态势; 西北五省区中, 陕西一直处于 旅游碳源地, 甘肃、 青海和新疆一直处于旅游碳汇地, 宁夏大体上处于旅游碳平衡地; 西北五省区的旅游碳排放与旅游收入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体、 多种脱钩状态并存。
  • 周琳, 林珍铭
    旅游研究. 2025, 17(1): 4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文章基于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 查的数据, 利用Probit和Tobit 模型分析和探讨了主观贫困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研究发现: 主观贫困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即相对于未处 于主观贫困的个体, 处于主观贫困的个体在旅游参与的概率以及旅游消费支出规模方面都有所降低; 主观贫困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高收入群体、 高等教育群体以及女性群体主观贫困的旅游消费抑制作用更为强烈; 作用机制检验发现, 社会信任在主观贫困和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主观贫困通过降低个体的社会信任来抑制旅游消费。
  • 刘娜娜, 杨丽, 罗乾恺
    旅游研究. 2025, 17(1): 5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根据 S-O-R 理论模型, 构建旅游场景体验、 情感反应、 感知价值、 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 并以成都欢乐谷为案例地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主题公园旅游场景体验由主题体验、 环境氛围体验、 游乐设备体验、 人员体验、 基础设施体验构成; 旅游场景体验对游客情感反应、 感知价值、 游后行为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情感反应中的愉悦以及感知价值对于游后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情感反应中唤醒对游后行为意向无显著正向影响; 情感反应的愉悦以及感知价值在旅游场景体验和游后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者又在其中起链式中介效用。
  • 陈丽, 周丽文
    旅游研究. 2025, 17(1): 7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供需错位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基 于职业自我概念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模型,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以415名不同学校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 机制。 研究发现: 职业自我概念对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成熟度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且进一步调节了职业自我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成熟度的间接影响。
  • 王大名, 秦宇
    旅游研究. 2025, 17(1): 8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亲子客房越来越受到家庭旅游者的青睐,但亲子客房设计简单、缺少创意,难以满足儿童的需求。文章以亲子客房体验中的障碍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 究方法,通过访谈儿童获取研究数据,利用扎根理论编码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一是亲子客房中存在基本障碍和高阶障碍,基本障碍包括操作互动障碍和物理本体障碍,高阶障碍包括制度障碍和认识联想障碍。分析包含概念的数量发现,从制度障碍到物理本体障碍自上而下呈金字塔结构。二是感官感知和认识感知构成障碍感知,障碍感受分为直接感受和关联感受。感官感知和直接感受构成障碍感性认识,认识感知和关联感受构成障碍理性认识。三是建构亲子客房情境下的障碍、障碍感知和障碍感受模型,揭示体验障碍及其相关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消除障碍改善体验提供了理论依据。